白城洮南初三复读学校哪个好?,后进生”教育的十个误区

白城洮南初三复读学校哪个好?,后进生”教育的十个误区
以带尖子生的方式带后进生

  后进生教育的十个误区

  后进生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常产生以下误区,本文予以罗列,供同行们探讨。

  误区之一:后进生犯错误是故意的。

  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难的就是知错改错。后进生犯错误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并非故意,有时后进生犯了错误,教育者不及时予以纠正,指明错处,后进生并未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会造成哪些后果,违犯了哪些条规和道德标准,再加上中学生正处在年龄和性格的突变时期,久而久之必然导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我行我素,丧失辨别真、善、美的能力,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误区之二:后进生学习成绩上不去,是由于自己不努力。

  学习如滴水穿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后进生学习成绩上不去,并非自己不努力,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学习上的欠帐现象,日积月累,形成了负效应,即使自己作出不懈努力,也由于欠债太多,无法在短期内或通过几次还帐能解决问题,教师应慎重对待。

  误区之三:给后进生谈一半次话就能解决问题。

  如前所述,后进生并非一半天形成,故教育后进生就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不应期望给后进生谈一半次话就能解决问题,而应做长期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逐渐打开他们的心扉,和风细雨,润苗无声,使其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误区之四:寄希望于给后进生家长告状。

  恨铁不成钢是教师对学生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对子女的愿望,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当后进生犯了错误,学习成绩上不去,且屡教屡犯时,教师就寄希望于给后进生家长告状,想通过家长的压力,迫使后进生转化。殊不知后进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并且非常爱面子,对家长的压力有朦朦胧胧的反抗意识,再加学生家长在文化程度、教育方法、职业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若压力施加不当,就会促使后进生走向极端,或出走、或逃课、或故意与教师和家长作对等等,无意之中给转化后进生工作设置了障碍,增加了难度。

  误区之五:用惩罚手段取得一时效益。

  后进生犯错后,教师采用惩罚手段,诸如:罚站、打扫卫生、抄写课文、劳动,更甚至用罚款、停课、撵出教室等偏激手段,可能会得到一时的效果,但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这只能是短期效应,彻底违背了教育规律,违犯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规,给学生的成长罩上了一层阴影,严重地摧残了学生身心,应予以彻底杜绝。

  误区之六:后进生什么都不行。

  一旦某个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形成了后进生的印象,教师就把他们划入另册,打入冷宫,认为什么都不行,任何事都干不来,从此,无论是学习,还是搞其它活动,均对他们不闻不问,视而不见,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深深地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

  误区之七:不给后进生显露的机会。

  对后进生采用压抑手段,明知某个后进生在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演讲、帮助同学或热爱集体等方面有特长,但偏不给机会显露他们的长处,无情地扼杀了他们个性的发展。

  误区之八:冷遇、讽刺、挖苦、放弃后进生。

  后进生犯了错误,或行动一有越轨,不做调查研究,不问青红皂白,不帮他们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改进途径,而是冷嘲热讽,不给他们申述的机会,造成了后进生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误区之九:后进生受处分就变好了。

  在管理教育后进生时,不想方设法转化他们,而是矛盾上交,并要求校方对后进生给予纪律处分,想以此来制服他们,岂不知,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心理素质较差,无法承受处分带来的压力,从此就会一蹶不振。

  误区之十:诱逼后进生留级、转学、休学、甚至辍学。

  对后进生采用摔包袱的办法,把他们当作废品处理,不顾职业道德的束缚,不管教师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神圣职责,对于有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充耳不闻,通过各种渠道,想尽各种方法,诱逼后进生留级、转学、休学、甚至辍学。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体教育工作者应尽量避开上述十个误区(还有其它误区,本文不再赘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营造和谐的氛围,爱生如子,使后进生产生内驱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由学会到会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飞跃。

查看更多...

中考复读学校

中考

中考,全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是初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学生可根据中考成绩报考相应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技、中职等。

如何实现中考目标,从心理学角度讲有3个要素:

一:知识的贮存和能力层次;

二: 心理状态的 调节;

三: 应试策略的把握。

如何迅速地、科学地把握这3个 环节是十分重要的。

常见问题

学生在复习中常出现以下一些现象

基础缺乏

01

缺乏对教材的系统复习,以及对基础知识、语法项目等进行小结整理,知识结构松散,理解模糊。没有静心对中考题进行深入研究,盲目搞“题海战术”,耗费了大量时间却收效甚微。

建议:教材是学生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舍“本”求利,会得不偿失。即将备战中考的考生需关注自我复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归纳语言点,理清脉络。脑子中只有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图”,才能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得心应手。

以带尖子生的方式带后进生

  以带尖子生的方式带后进生

  后进生如何能逆袭成尖子生?答曰:走尖子生的路。

  首先让我们看看后进生是如何变成后进生的,以前一届的初三的一个学生,据妈妈讲小时候在小区里的孩子里,她是学东西比较快的。后来成绩才落下来了。这个同学还是比较用功学习的,照理说不应该的,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随着接触的逐渐增多,我发现她的学习是没有思路的,基本就不知道怎么学习,就是跟着别人上课,跟着老师作业。学习其实是一门技术活,有它独到的规律,是如何把自身情况、老师讲授、学习计划和流程等多方面合一的过程,刚开始小学的时候,学到东西简单,学生间差别不大,到初中,特别是初二以后,就明显候不住了。

  爸爸曾经是大学老师,对学习很有认识,在交谈中好多思想都是非常有见地的。但能感觉出孩子不太听他的,能看出爸爸很爱这个家,对妻女非常的好,很疼爱很照顾。对比之下,我自己对媳妇没有那么细腻,让我学到了很多,男人对家人应该更知寒知暖一些,所以妻子要让丈夫疼她,就要给他机会看看别人的丈夫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爱人的。所以,我猜测爸爸虽然懂学习之道,但不熟悉学科特点,不能给可操作的建议,只给原则和策略,也是无能为力。

  这种学习上的散乱和没有章法,是非常可怕的。有几个后果:一是学习内容上欠的知识会越积越多。二是不好的学习习惯会积重难返。三是会自己逐步失去信心。

  解决的方法就是一条:以尖子生的方法来带后进生。就是让学生知道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改弦易辙,重新做学生!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说绝对可能:以英语为例,中考要求的东西并不多,单词1600,语法也并不太难;青少年天真活泼,思维灵活,可塑性非常强;孩子们都有学好的愿望,都懂得社会竞争的压力,也都明白父母的恩情;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布局,不怕他不就范。

  所以,战略上我们有必胜的信心,但操作上必须精微而细心,动态而适时调整。

  第一大难题:可操作以及学情对接。让后进生以尖子生的方式学习,一定得有切入点和持续性,非此两项,很难有保证。所以可操作就是让学生有具体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否则就会流于理论,没有结果。而可操作必须和学情对接的,设计出后进生的学习模式来。需要把握三个原则:

  从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教案。后进生的教案一定是个性化的,一定是不同于大班授课的。就语法来讲,我的建议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时态、非谓语动词、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不要担心孩子接受不了,我们应在讲解和取舍上做足功夫。而且讲就一下子讲完。

  把知识点平民化。词汇的讲解要接地气,语法的讲解要大白话。语言本亲民,奈何端架子。比如同学们搞不懂的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两个句子就OK了:后进生教研QQ2565181086电影半小时前开始。电影开演半小时了。过去时态不管现在,停电了,不演了;机器坏,演了10分钟,一概不管。而现在完成时态Thefilmhasbeenonforhalfanhour。一定是到现在为止,演了半小时了。就是这么简单。

  化繁为简。无论是讲解和习题。我们都要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什么,就是延长学生的时间和生命。化繁为简是个大概念,大到学生的整个学年学习,小的每个知识点。有时候还需要借繁为简,就是多练,练多了,学生自然就会了。

  第二大难题:如何训练思维、心态、习惯。这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诸位看官注意了。这是涉及到治心的问题,一个同学有不好的学习习惯,拖沓懒散,粗心等,如何能转变成尖子生的自信、专注、灵透呢?以心治心吗?就是老师和家长催,自己控制自己管用吗?恐怕很难奏效的。习惯还需习惯治,存在决定意识。

  这个东西比较抽象,试着表达一下:就是在学习中设置连贯的小模块,短促、连贯、不容毫发,使人来不及想。就是那么哒哒哒的一个小学习节奏。这种方式使学生暂时完全忘记自己,一个节奏比一个节奏快。重复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日积月累,新的习惯和思维行为方式就能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