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缺陷与过动症儿童的介入一
综上所述,自闭儿比一般儿童有较高的感觉变异,这些感觉变异造成自闭儿各种行为问题:
1、自我刺激的行为:
自闭儿的许多怪异行为如上述出怪声、喊叫、磨牙、气喘、玩锅盖、不断振动嘴唇产生怪声,或发出鸟叫声(不停做鸟叫声),或反覆说延宕式的鹦鹉语言,若干自闭儿常不断搓柔纸张、塑料袋、泡棉包装袋,转动锅盖以发出声响,侧身听马达转动声,可能出自于听觉刺激的需求。自闭儿喜欢观看旋转的电风扇、烘衣机,转动的锅盖、轮子,看沙子从指缝掉下、看电风扇转动、在眼前扭动手指,滑动玩具车却只注视转动的车轮等是视觉性的自我刺激刺激。有的自闭儿不断的原地跳跃,旋转身体,爬上爬下,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绕着屋子跑,这可能是前庭觉或运动觉的自我刺激。晃头、摇动或旋转身体、不停跳跃或绕圈子跑、爬上爬下等行为可能是运动 觉的需求。有些自闭儿喜欢别人的用力拥抱,或将手放在别人的屁股下,或将身体压在弹簧垫下,要求他人压在她的身上,这是压力觉的自我刺激。一些看似自伤行为﹙如撞墙、敲头、拍打耳朵、咬手指、手背﹚,其实是自我刺激的行为。仔细观察这些行为大都发生在无聊的时候。 研究显示:这些儿童脑部会产生过多的因多芬﹙脑内玛啡﹚,这种物质会阻断痛觉,而产生类似自伤的自我刺激行为。
处理对策:
(1)遮盖感官刺激。例如自闭儿在地上旋转锅盖,其目的是为了听觉感官刺激,则可在地上铺地毯使不会出声音。若自闭儿在教室内观看电风扇或抽风机转动,可将电风扇或抽风机用纱布遮住。
(2)运用感官刺激作增强物,训练其它建设性的行为。例如一自闭儿很喜欢撕纸张。其实此一问题行为是该自闭儿对纸张的偏好,但是除了撕纸张的玩法外别无其它技巧。此时可以教导他剪纸在纸上画图、折纸等功能等值的行为替代撕纸张的行为。
(3)适度满足其感官刺激的需求。另一位自闭儿持续在沙堆上用手淘砂,然后观看沙子从指缝漏下的情形。可在教室内,教他反覆倒置沙漏,以观看沙子漏下的情形。
2、过动行为:
自闭儿童的干扰行为可能来自于自我刺激行为(感觉变异造成),如有些自闭儿童不断地吼叫,出怪声,绕圈子,自身旋转、弹跳、不停关门、开门。
处理对策:
过动行为若是因感觉变异导致,则适度满足特殊需求应被允许。感觉统合治疗器材(旋转器)、弹跳床等可满足其需求。部份自闭儿可能如同「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儿童」,因为脑伤或其它原因(如内分泌问题)而动个不停。此时过动行为变成自闭儿的附带障碍,则药物治疗(国内目前常用药物利他宁)可改善过动行为,增 进注意力。
3、同一性行为:
同一性行为可能是因为感觉变异所造成。学者相信:拒吃某种食物或仅限于吃少数食物,如只吃白饭,只喝光泉牛奶,等饮食异常与触觉变异有关。自闭儿如同正常儿童一样都有追求舒适、愉快的感觉:同一性可视之为生活习惯,改变生活习惯使人感到不舒服。不相同的食物其质地、味道、颜色不同,吃起来比较不舒服。例如有位自闭儿每回衣服弄湿了,一定要换调或将他吹干,不然会大叫或哭着要妈妈来。另一位高功能的自闭儿坚持不穿内裤或任何较坚硬的衣服也应是感觉变异所致。
针对因感觉变异造成的同一性行为之处理对策,与上述因为认 知变异造成的同一性行为之处理对策相同。两者的行为性质都具有若 干的强迫成分,故处理对策相同。


儿童康复训练培训

自闭症发育迟缓培训班
XIBIZHENGKANGFU
情景化小组授课,巩固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教学对象:3-6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
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课程内容:核心训练儿童在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玩的能力来提升集体常规,共同注意力,社交技能,自我管理等的能力,每月定期的室内、户外学堂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课程效果:帮助儿童提升集体意识,建立集体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理解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培养儿童入普园的前备技能

【环境创设】
结构化教学环境创设,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教学环境适合我们儿童的特点,采用结构化和功能区域划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一体机、蒙氏教具等,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对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实践教学】
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社会实践,让孩子所学的技能有效的运用和泛化



【阶段学习】

【教什么】:
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让儿童提前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常规,提升集体能力。例如:安坐、排队、等待、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的能力。
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教学,阶段式组织学习。
每阶段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按班级制(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每季度根据儿童的成长效果进行升班,直到大班目标完成。
注意力缺陷与过动症儿童的介入一
一、前言
近来,随着融合教育的落实与一般人观念的改变,特殊儿童就读普通班的比例越来越多。身为特殊教育工作者虽欣喜于此一现象,却也常面临来自班级教师和普通儿童家长的质疑与抗议。其实融合教育并不是只把特殊儿童安置于普通班而已,而是需要配套措施的配合。也由于目前国内未能达到融合教育的完善条件,所以造成班级教师在面对班上数十位孩子时,心理上颇多顾虑,也无法有效掌握确实有效果的方法,而这种现象在面对注意力缺陷或过动症儿童时更为明显。
事实上,长久以来,教师或家长对注意力缺陷(ADD)和过动症(ADHD)的观念相当模糊;注意力缺陷是一种症候群,其中有一小部份会伴随过动倾向(即为过动症),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有关注意力缺陷的书中,作者以条列方式说明注意力缺陷的各种事实,值得大家深入了解:
注意力缺陷的真相
*在美国约有二百万名学龄儿童(至少是全美学龄儿童的5﹪)被认为是注意力缺陷或过动症。*男生被诊断为过动症的比例约为女生的3倍,但是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的男生与女生比例则差不多;在幼儿阶段,男生被诊断出有注意力缺陷或过动症的比例都比女生高,而到了成人阶段,男女比例又差不多。*造成注意力缺陷的因素中,遗传的因素比环境因素影响大。*双胞胎中如有一人是注意力缺陷,则约有80﹪-90﹪的机会另一位也会是注意力缺陷。*注意力缺陷最常在6-7岁间被诊断出(即刚入学时);在低年级时,他们的游戏课程表现不错,但被要求坐好时,就显现出问题了。*注意力缺陷的诊断,不是以实验为标准,而是以家长、教师及专家的观察为主。*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注意力缺陷的情形会一直存在,但在青春期后,过动的情形会减轻。如果没有加以处理,注意力缺陷者会出现社会能力低弱或学习困难等问题。*如果没有诊断或接受治疗,约30﹪-50﹪的注意力缺陷儿童会产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而必须接受特殊教育安置或被留级、开除或辍学。*假如没有接受诊断或妥善处理,约20﹪-30﹪的注意力缺陷者会违反法律的规定。*经研究证实注意力缺陷者的脑波确实与一般人不同,所以注意力缺陷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的问题,由此可依脑波变动情形进一步找出注意力缺陷的亚型。*注意力缺陷儿童不应只接受药物治疗,更需要额外的技能训练来加强行为与学习技能。*在1995年,美国150万名5-18岁之学龄儿童(约占全体学龄儿童的2.8﹪)服用利他能(Ritalin),而加拿大在1990年到1995年间,服用利他能的人数增加了3到4倍。*注意力缺陷者交通违规的比例较高,而在致人受伤的交通事故中,注意力缺陷者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四倍,但是他们的驾驶常识与一般人无异。*有注意力缺陷儿童的家长,离婚率是一般人的2倍。*在1990年访问2400位医生,其中曾诊断过伴随注意力缺陷的病人约有二百万名,而到了1994年,增至四百七十万名;其中百分之九十服用药物。*假如能接受诊断并妥善处理,大部分注意力缺陷儿童可以有不错的表现,对本身、家庭与社会都有益处。
提出这些真相,是希望提醒家长与教师,一旦发现疑似注意力缺陷或过动症儿童应及早至医疗单位接受诊断,并透过教育单位寻求协助,包括设计儿童的学习策略及如何处理问题行为等,才能真正对孩子有帮助。以下将针对学校中教师面对注意力缺陷或过动症儿童可以采用的介入措施加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