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那种逻辑思维缜密,能够应对变化,提出独特想法的创造性人才。
——清华前校长陈吉宁
01
作为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汇集了全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人,一直是所有孩子和家长的梦想。
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清华有个神秘的班级,就连省级状元都不一定会被录取。
2004年,姚期智教授受杨振宁邀请回国,为国家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成立了姚班。
这个班已经被誉为中国计算机“天才集中营”,在去年,清华超越MIT(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被评定为世界第一。
随着国家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除了培养专业人才之外,清华还瞄准了青少年的编程教育。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了《青少年编程能力等级》!
标准一出,意味着编程不光是奥赛和大学生的事了,小学生也可以开始去学习、去考级。
可以说,清华大学为各位家长、孩子开辟了一条新的升学道路。
这个消息一发布,各大家长群都炸锅了……
大家都在讨论自家孩子可以学编程吗?孩子要怎么学编程啊?
02
其实,早在编程能力等级发布前,就有非常多的孩子因为出众的编程能力获得了名校的青睐。
被清华大学提前锁定,获得了60分高考加分的初三学生温铠瑞,从小就接触编程。
高一学生周雨扬被北京大学预录取,只要高考能上一本线,就能入学北大。
高三女生郭文景,更是因为优秀的编程水平,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
麻省理工2020届常规录取唯一一名中国学生邓明扬(左一),小学开始接触编程学习。
第36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全国决赛金牌得主,上外附中的王慧,2020年麻省理工在早申阶段录取。
学习编程,我们是帮助孩子汲取了影响一生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不一定使他们成为程序员,但一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于世界和未来的理解。
03
另外,不少关心政策的家长可能早就发现了,北京、上海、山东、重庆等地已经把编程列入中小学必修,浙江、广东、南京更是将编程纳入中高考体系。
从目前的国内形势来看:
教育部力推,身边越来越多的孩子都在学,去参观书展关于少儿编程的书籍也越来越多...
就连各省高考数学题中也陆续出现编程相关的题目。
2020全国二卷高考文科数学卷的第7题:
可以说学习编程早已经是大势了。
04
有些广告说“不学编程,就是未来文盲”,倒没那么夸张,不过编程给孩子带来的改变却是肉眼可见的。
01 编程培养逻辑思维,对小升初学生尤其重要
孩子进入小学后,尤其是升初中,家长普遍进入了“焦虑期”。小学不比幼儿园,各项知识都成体系了,逻辑思维不好,学起来特别吃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4-12岁的孩子处于抽象思维高度发展阶段,这个黄金期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而编程是很好的思维训练方式。
所以,很多孩子学编程后,不自觉养成了遇事先思考、演练和做笔记的习惯。
02 告别“题海战术”,养成创造性思维
很多人反映孩子上小学后,每天有做不完的题、死记硬背,头脑没那么灵活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注重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多孩子接触编程后,脑海里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被唤醒,让大象长翅膀,让宇宙飞船变身潜艇。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做成脚本统统可以让编程实现。
孩子不断钻研,创造力得到极大满足,也越来越自信。
03 编程解决孩子畏难情绪,从容面对挫折
很多孩子害怕失败和困难,缺乏耐心。比如一个数学题,做不来就放弃。
在编程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纠错、反复实践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静下心去研究,这个过程孩子会很耐心的专注于作品。
最后完成搭建,并且作品结构正确,且可以正常运转,会让小朋友收获慢慢的成就感。在这种一次次成功实践的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极大的锻炼。
所以,会编程的孩子,一般遇到困难都习惯一步步冷静解决。通过编程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开发孩子的思维力,提升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