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吃应当治疗
某高校女硕士研究生,自诉从初二以来一直有口吃,特别是在紧张时尤其严重。考取研究生后,口吃症状加重。想到未来的就业、成长心中十分担忧。 医生了解到,她生长于一个气氛紧张的家庭,父母关系不融洽,同时对她要求比较严格。每当她做了什么错事或是说话不清楚时,家长都给以严词训斥。青春期到来之后,她说话特别谨慎,生怕说错了或说出不得体的话。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因为结巴从此更加担心。大学毕业时报考了研究生,第一次没有考取,内心严重自责。既埋怨自己努力不够,又埋怨自己没有能力,自信心明显下降。她经过上研究生以后,担心不能毕业,见到导师就十分紧张,见到研究室里的同事也很紧张。 在童年家庭生活中,家庭中存在着紧张的气氛,父母要求很严格。这大大提高了她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加上她自己的敏感和羞怯的特点,造成对与人交往的恐惧感。青春期之后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加强了这种敏感性。特别是口头表达上的失误,进一步降低了自己对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在出现口吃现象之后,紧张加重。考研的失败和再次考研及读研究生进一步使她的自信心面临挑战,同时在与某些自我评价为意义重大的人物交谈时,过分关注口头表达是否流畅。这种感觉与注意的互相强化,使她重新出现了口吃。 医生采用精神交互作用原理对症状进行了解释,使她对症状的实质有了清楚的认识。她按照医生的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努力不去注意自己的表达问题,并把心得写成日记交给医生批改,在反复实践,症状有所减轻。在此基础上,医生又采用行为训练、系统脱敏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20次治疗,她的症状基本消除。■文/杨凤池 杨凤池,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杨凤池副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科普工作,先后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自1986年开始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有15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工作经验。每周四下午1∶30-5∶30在首医大医教楼317室进行心理咨询。


儿童康复训练培训

自闭症发育迟缓培训班
XIBIZHENGKANGFU
情景化小组授课,巩固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教学对象:3-6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
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课程内容:核心训练儿童在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玩的能力来提升集体常规,共同注意力,社交技能,自我管理等的能力,每月定期的室内、户外学堂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课程效果:帮助儿童提升集体意识,建立集体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理解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培养儿童入普园的前备技能

【环境创设】
结构化教学环境创设,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教学环境适合我们儿童的特点,采用结构化和功能区域划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一体机、蒙氏教具等,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对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实践教学】
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社会实践,让孩子所学的技能有效的运用和泛化



【阶段学习】

【教什么】:
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让儿童提前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常规,提升集体能力。例如:安坐、排队、等待、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的能力。
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教学,阶段式组织学习。
每阶段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按班级制(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每季度根据儿童的成长效果进行升班,直到大班目标完成。
儿童口吃应当治疗
口吃被医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最复杂的疾病之一。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对口吃的治疗也不够重视。 据资料统计,我国有1300多万名口吃患者,患病率高达1%。其中,幼儿口吃的发病率更高,达到5%-15%,青春期发病率在1%左右,成人为0.1%。口吃患者中80%为男性。 专家提示,目前不少家长以为口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克服,最新研究表明,很少有儿童能在不治疗的情况下克服口吃。4岁以后,口吃随年龄增长而消失的可能性明显下降。治疗越晚,口吃将越严重。 为此,专家建议,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应立即带他去见专业治疗师: 1、努力说出词汇,音调升高,气流中断或舌突出。2、不能表达时表情沮丧,出现眨眼、点头或面部歪扭等症状。3、害怕与人交谈或逃避特定的单词或声音。4、多次重复或部分单词的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