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了解、运用代名词
自闭儿的代名词反转 用白话来说,就是你我他不分,当大人问他: 「你要出去玩吗?」的时候,会以「你要出去玩」来表达「我」要出去玩。 代名词反转是一个在普通小孩与自闭儿身上都会看到的现象,但在自闭儿身上更常见,持续期也久,有时可持续到小学或更大。 代名词反转的原因 自闭儿代名词反转的原因较普通小孩复杂,但几乎均可归因于以下两方面:一为心智理论面,另一为实用语言面。 心智理论上的解释: 在心智理论上的解释是,由于自闭儿很难「把自己放在他人角度上设想事情」,经常以自己的观点过渡为他人想法,或觉得我的视野即是你的看法,因此,在代名词转换上有困难。 实用语言面的解释: 而在实用语言面的解释,差不多又可分为两项,一个是自闭儿(特别是语言能力较弱的自闭儿)很不容易将听到的句子拆解为小片小片的字汇元,换言之,当听到「你要出去玩吗」的时候,他无法在多次聆听后,将「你」拆出成一字符,而后因了解到这里的「你」,代表他自己,而顺利将其代换为「我」,要出去玩。 还有...... 另一原因则是你我他其实是一个抽象的代称,也就是说,当在生活中习得物品与人名时,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名字,杯子就是杯子,饼干就是饼干,张小圆絶对不能代换为张小满。 这个规则在遇到你我他时被打破,也就是你我他会因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代表不同的人,而这个代换上的使用,对社会化(或社交)理解力落后的孩子比较困难。 基本上,要理解你我他代表谁,我们必须对社交情境有某程度的理解才行,这里你看到重点了:社交情境的理解。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会发生代名词反转的孩子(如果不是偶尔发生的话),他的实用语言能力,几乎都领先于社会情绪理解能力,普通儿与自闭儿皆然。 但在普通儿身上,其发展阶断(实用语言vs.社会情绪)几乎是相等的,即使有差,所差必细微,甚至他的社会情绪发展会先行于实用语言发展。而我不用再说,你必然知道,我们自闭儿的社会情绪理解力,极可能会大幅的落后于他原本就不甚佳的实用语言能力。 而其结果,就是你能在生活中经验到的,一个到了小学或国中时,还偶尔会错以你来代称他自己(特别是紧张危难时更是如此)的孩子。


自闭症认知康复课程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1
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强化训练,快速有效提升儿童感知觉及大小肌肉发展、言语能力、认知理解能力、互动游戏能力,再经学前预备班干预,提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的能力,与同伴之间的社交沟通能力,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帮助儿童能更顺利融入校园。
2
透过感觉系统的发展成熟诱发身体动作的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进而逐步延伸出语言,语言学习打开认知,认知能力又逐步内化产生心理情绪,心理情绪的应用形成了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环境的正常融入。

如何让孩子了解、运用代名词
如何让孩子了解、运用代名词 至于要如何帮助孩子了解怎么运用代名词,其不二法门,就是多多示范与练习。在示范练习时,注意下面几个要点。 原因为自闭儿常见的代表名词反转时: 小孩分不清楚你跟我,如果原因是因为自闭儿常见的代表名词反转,则大人必须以:把自己当成他的角度来教导。 并加上可使情况更清楚的手势(手语),或以代位提示的方式来引导。 把你自己当成他,意味着你以他的角度来说你跟我。 以代位提示的方式示范时,不要纠正他,而是在他旁边,用手轻按他胸口说:「妈妈帮-我-拿。」 至于手语辅助,则以固定但不同的手势分别表示你我他,比如在英语中,I (我)这个字的手势是以竖起小指来表示,那么,在必须讲「我」的时候,可以先竖起小指,让孩子在有视觉支持的情况下说出「我」,大人以手势与口说同时示范的方式教导几次,待孩子也能顺利表达后,逐渐代换为仅以手语提示,但口不发声的方式,促使他说出「我」。 原因为因为语言能力落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代名词混用时: 如果是因为语言能力落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代名词混用,则不必以「将你自己代换为他的方式」来教导,用常识引导即可。 换言之若他在该用我时用了你,那么大人直接面露困惑,指指小孩(你),指指自己(我),告诉你可爱的孩子现在好像应该是要说「我」喔,就可以放过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