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病因新知
时下,“孤独”、“郁闷”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很多人都在感叹:“茫茫人海中,没有人理解我内心的感受”,“尽管置身于集体,被欢声笑语包围,但寂寞和孤独依然挥之不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经常被孤独感笼罩,会变得情绪抑郁、精神萎靡、寂寞忧愁、寡言少语。由于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们在人际环境中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卑和戒备心理,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内心的虚弱使他们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与人交往,甚至做出一种清高孤傲、气势凌人的姿态,故意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就会愈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使自己陷入更强烈的不良情绪体验之中。这些内心的体验逐渐固定下来之后,就形成了孤僻的性格。这不仅会引起各种心理障碍,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容易感染各种生理疾病。
溯源释疑:
究竟什么原因使人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性格呢?
1.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理解
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关注,有的长期争吵不休、甚至离婚。这些家长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心理感受,也没有意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对物质条件的需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对家庭温暖、亲情和爱的需要以及父母能理解自己的渴望。这些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和催化剂,失去了这些条件,孩子就没有了安全感,就会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中不由自主地产生猜疑和戒备,在心理上筑起一道自我防卫的“围墙”。
2.过度保护和过分限制
一些孩子从小受到父母和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养尊处优,生活中的大小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有的父母对孩子则过分限制,使得孩子失去了很多与人交往和获得社会经验的机会,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持久的关系。这样的孩子走入社会后一旦事情的发展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顺利,就更容易产生困惑和恐惧心理,为了“保护”自己,他们会采取逃避的办法不与他人接触,而逃避的结果往往使自己体验到离群索居所带来的强烈的孤独感。
3.生活中意外事件的打击
孤僻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有些人在生活中遭遇到了心灵的创伤和意外事件的打击,特别是人际方面的消极事件,产生了强烈的孤独、焦虑和挫败感。如果此时没有得到及时帮助,自己一时又难以调节,便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固执地认为人与人之间原本冷漠、缺乏诚信、无友谊可言。于是,对外界的人和事心灰意冷,一概采取回避和抵制的态度,拒绝别人走近自己,也不主动靠近他人,自我封闭,怯懦退缩。
4.自卑情绪的困扰
自卑感是一个人自我封闭的根源,而自卑心理的产生与父母和周围人们对他的评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经常挑剔、指责或做否定性评价,就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形成强烈的自卑情绪。由于他们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害怕受到排斥,就会尽可能避免与他人接触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
5.居住环境的单元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在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在享受个人隐秘空间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增添了几分独处的孤单寂寞。历史仿佛又回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古代,邻里之间楼上楼下住了几年,还不知对方姓甚名谁。这样的居住环境,加上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交往的机会更少。家长忙家务,独生子女们在做完功课之后,只好与电视、网络和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为伍,难以找到交流和沟通的对象。
6.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必然出现的年龄特征
一个人步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心理上常出现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他们希望了解自己,更希望别人也能了解自己;希望能获得理解和友谊,但又害怕得不到。他们略显幼稚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使父母和老师仍然把他们看成孩子,可他们却自认为无论哪方面都已经成熟了。这种认识上的不协调,使他们感到“没有一个人了解我”,时常处在不宁静和无依无靠的感觉之中。这种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疏导,就可能固定下来,形成孤僻的性格。


儿童康复训练培训

自闭症发育迟缓培训班
XIBIZHENGKANGFU
情景化小组授课,巩固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教学对象:3-6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
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课程内容:核心训练儿童在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玩的能力来提升集体常规,共同注意力,社交技能,自我管理等的能力,每月定期的室内、户外学堂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课程效果:帮助儿童提升集体意识,建立集体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理解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培养儿童入普园的前备技能

【环境创设】
结构化教学环境创设,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教学环境适合我们儿童的特点,采用结构化和功能区域划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一体机、蒙氏教具等,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对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实践教学】
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社会实践,让孩子所学的技能有效的运用和泛化



【阶段学习】

【教什么】:
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让儿童提前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常规,提升集体能力。例如:安坐、排队、等待、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的能力。
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教学,阶段式组织学习。
每阶段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按班级制(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每季度根据儿童的成长效果进行升班,直到大班目标完成。
儿童孤独症病因新知
儿童孤独症病因新知
对于儿童孤独症的起因,科学家们长久以来不得其解,有的说是基因原因,有的说是环境刺激。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提出,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在于基因遗传。研究人员认为,实验证明第17号染色体可能是孤独症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说,孤独症更多是由基因遗传引起的。
汤姆和凯丽是双胞胎兄妹。刚出生不久,两个孩子每天都大哭大闹。但从一岁开始 ,汤姆和凯丽就显示出了不同。汤姆不愿意看别人的眼睛;两只眼睛常常没有焦点,或者是死死盯着一样东西。2岁的时候,妈妈带汤姆去看医生。汤姆被确诊患上了儿童孤独症。母亲非常奇怪,为什么双胞胎兄妹,哥哥有孤独症,而妹妹却一点事都没呢?
研究人员说,这样的病例并不奇怪。儿童孤独症在美国是一种常见病。每166个儿童中就有一个,而且男孩发生孤独症的几率要比女孩高4倍。而此前的研究发现,第17号染色体一般只在有孤独症的男性家族成员中发现,这也正说明为何孤独症的患者多是男孩。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进行“儿童孤独症的基因和环境”这一项目时也发现,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其体内的一些蛋白质、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与其他正常儿童有很大不同。
如果这一发现确立,那婴儿一出生就可以进行血液检查,从而在孤独症症状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的时候,得到及早治疗,实现治愈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