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迟缓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一
三、过动症儿童的辅导
对于注意缺陷过动症的孩子,其处理原则与方式和前述注意力缺陷儿童相同,但因其有较明显的好动与冲动情形,所以在部分处理方式上要特别注意。以下针对过动症的孩子,提出一些教养与教育上的处理注意事项:
(一)过动症作业单注意事项
1.要求质而非量。2.减少每页的题数。3.页面要简单,避免不需要的图画。4.每页要留空白的地方。5.尽量用印刷或影印,减少手写。6.室内灯光避免反射。7.重点地方要画线。8.如需测验应尽量简短。9.考试时可以换地方以减少干扰。10.必要时可以口试方式进行。
(二)在环境布置部分
1.张贴课室规则并合理处理行为问题。2.隔离板的使用,不要造成孩子的特殊待遇。3.教室四面皆墙的设计。4.座位安排上一排一排会比一群一群适合。5.过动儿童易受声音或视线影响,受声音影响者可安排坐在后排,受视线影响者可安排坐在前排。6.教师要多走动,接触越多人越好。7.给指示时要靠近学生。8.座位尽量远离走廊和窗户。9.需设单独角落→远离明亮、吵杂。10.张贴每日课程表流程。11.需要大量注意力的课要排在早上。12.有时可将他们的作业做为模板。13.安排伶俐、安静的女孩坐在其左右。
(三)教导过程要注意
1.提示大纲与关键词。2.因其容易失去耐心,故教学步调很重要,一堂课要采多种活动进行。3.善用多感官教学,但是图片与声音必须与主题有关。4.教授内容需简短或分段。5.请学生将印象概念图像化。6.请学生到黑板写关键词,增加主动参与机会。7.多些互动与回应。8.善用角色扮演方式。9.教师要有创意与活力。10.时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1.多采用操作性方式。12.利用合作学习(在群体中指定角色)。13.在活动转移过程中给予清楚指令。14.利用游戏方式教导使用资源。15.教师的语气与频率要有变化。16.一定要有目光接触。17.一次陈述一个步骤。18.请学生复诵教师指令。19.因过动学生常会抢先,故应设定合理正确率并同时收作业,以减少冲动可能性。20.二个学生一组互相检查作业。
(四)课室中提高专注力
1.采用定时器,让学生自己设定时间完成作业。2.使用不同程度的刺激来引起动机。3.四面皆墙的教室设计。4.把功课、作业分成小段落,并允许学生暂时离开教室,走一走约一分钟再进教室。5.常常提醒。6.确实说明可以走动的时间。7.在放学前将一天工作简短复习。8.如放学后服药的孩子,记得问药效时间,以便决定功课量。9.如有可能,为学生准备两套课本。
(五)针对异常行为
1.无法了解因果关系,也不了解别人感受。2.他们可以复诵口令,却无法付诸行动。3.可善用角色扮演方式,了解他人的感受。4.教导他们在说之前先停下来、想一想。5.课室规则要简单清楚,每天复习一遍。6.建立教室行为管理系统,增强好行为。7.使用定时器并增强时段内的好行为,可从5-10分钟时段开始。8.不要因为其行为而使全班受罚。9.增强时要说明原因。10.善用增强板。11.当学生拒绝隔离时,先设定1至2分钟让他思考要不要遵从,否则有更严厉的处罚。
(六)增进课室内听从策略
1.多听孩子表达。2.创造安全感的环境,让学生知道你是要帮他的。3.尊重他。4.不要当面斥责,否则其它孩子会跟进。5.不要凡事要求,应设定较重要的行为目标。6.当学生非动不可时,可为他设定活动范围。7.找到其优点,建立自我意识。8.加强口头增强。9.微笑、点头、或拍肩都有帮助。10.提供可选择的表现方式。11.使用「记住,我在找安静的听讲者」策略。
以上所有的策略,可依照学生的情况使用。同时,教师也必须注意「预防胜于治疗」,在许多行为问题尚未出现时,即善加利用各项策略,可以营造气氛良好的学习情境,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随着信息发达与研究结果不断出现,今日无论家长或教师对于注意力缺陷儿童的了解都比以往多。但是,光是了解并不够,特别需要的是能够找到适当的方法与技巧,让注意力缺陷及过动症的孩子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适合其特质的方式,以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在笔者处理过的个案中,家长或教师并不能说是对注意力缺陷儿童没有概念,但是在问题发生的那一瞬间,能否调整自己的心态则是一大挑战。因此,多掌握可用资源,熟悉各种方式的运用,可以让家长和教师在面对这群注意力缺陷儿童时能更有效地处理问题。底下提供坊间有关注意力缺陷和过动症相关书籍,教师和家长可以


自闭症认知康复课程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1
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强化训练,快速有效提升儿童感知觉及大小肌肉发展、言语能力、认知理解能力、互动游戏能力,再经学前预备班干预,提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的能力,与同伴之间的社交沟通能力,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帮助儿童能更顺利融入校园。
2
透过感觉系统的发展成熟诱发身体动作的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进而逐步延伸出语言,语言学习打开认知,认知能力又逐步内化产生心理情绪,心理情绪的应用形成了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环境的正常融入。

发展迟缓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一
绪论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两岁前是个麻烦的时候。也因此父母期待学龄前(3-6岁)是麻烦两岁的终点。这个时期的确发生许多令人高兴的改变。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发展快速,很多技能已经具备。在语言能力方面,字汇能力、表达能力、造句能力都增加,也比较能够推理。在游戏方面,孩子很有联想力和想象力。但是父母在面对孩子新技能的快速发展时,常常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
虽然学龄前孩子的认知技能很快速的发展,但是仍有认知范围的限制。他们会觉得世界是以自己为中心,每件事都要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很难以别人的观点来了解他人的期望。而发展迟缓的儿童其认知更是受到限制而导致在行为上问题也比较多。而学龄前沟通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所有问题、需要、命令都是和孩子直接接触的环境和活动有关。因为实用主义的精细部分还未发展完全,孩子可能很难了解沟通的目的。当他们很难完全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时,常常会用行动表现出来。所以孩子出现攻击的行为是自然的,是表示他遇到挫折了。这种现象在发展迟缓儿童身上更是明显语言和认知能力的扩展打开了学龄前期孩子游戏和想象的奇妙世界。虽然独立游戏和平行游戏仍然很明显,但是游戏方式会慢慢变为联合的(互动的、有目的的)。透过联合游戏,孩子开始学习尊重同伴的感受和渴望。他们也可以学习保护自己的权利和沟通他们的渴望。而社交游戏会变得更为复杂,孩子常要平衡自己的目标和他人的渴望,结果却常常造成冲突的增加。这也使得许多发展迟缓儿童的父母不敢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因为冲突时常发生在联合游戏中,想象游戏和幻想开始产生。孩子会花很多时间在想象游戏,或和玩具、玩伴说话,甚至和想象的朋友说话。想象游戏对孩子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意义。孩子可以学习成人或性别角色,也可以去体验不被接受的想法或行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很难由幻想脱离到现实。在想象的时候,孩子假装是真实的状况或假装大人的态度。孩子想象的东西包括有玩具、电视、电影人物。孩子的幻想表达出他们的害怕,例如孩子会幻想:有大野狼在房间里、小偷会杀了我、我会得到重病。孩子会把它和不相关的事结合在一起而感到害怕。例如:「我会和卫生纸一样被马桶冲走。」,「爸爸走了,因为我不乖。」除了害怕之外,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很容易有罪恶感的产生。
总而言之,学龄前期是快速成长的,它提供孩子非凡的学习潜能。相对的,孩子也要面对许多新的复杂状况,但是他们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这些状况。而孩子的行为问题对老师和家长来说是很常见,而且是正常的。老师和家长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取决于他们是否持续执行。以下就探讨学龄前的典型问题并针对发展迟缓儿童提出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