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儿童康复训练培训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训练

淄博儿童康复训练培训学校,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训练
改变孩子不合群的多种妙法

  一、关于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最早是1938年由凯那(Kenner)提出的。他在一所医院看到一位独特的患儿,这是一位律师的5岁的儿子,他从2岁半起就好象生活在他独特的世界里。他不喜欢接触人,不和人来往。喜欢独自行动,旁若无人。他有惊人的词汇量,但不会与人进行对话,他常常把自己说成“你”,而把别人称作“我”;在游戏和活动兴趣上,他表现为对某种物体特殊的依恋,还表现出一种对某些物体安放位置保持固定的要求和特别的记忆,一旦有变就会感到不安和烦躁。凯那观察到的这位孩子就是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自闭症孩子几乎没什么两样。  那么什么是自闭症呢?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小儿自闭症的诊断中,对自闭症的概念作了如下表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特殊类型,具有继发性的社会和情绪的问题,表现为接受性言语的特异发育障碍,同时伴有一些情绪、行动障碍和精神迟滞,3岁以前就有发育异常和障碍,有些症状虽与精神分裂症相似,但不是非常早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据有关研究,自闭症儿童70-80%伴有精神迟滞,而且智商在50以下的超过半数,但也有少数智能优秀者。其形成原因主要有遗传性疾病、妊娠期疾病、用药不当或是大脑半球机能障碍。  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观察,发现自闭症儿童虽然与精神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等有相似之处,但有其特性。主要表现为:(1)极端独立。对身边的事物、人和活动等的兴趣极为淡薄,或毫无兴趣。(2)言语异常。对语言的指示、刺激不能理解或无视,或重复同一言语,犹如鹦鹉学舌,但对机械音和特殊音响的刺激反应敏感。(3)固执。固执于特定的事物,对音乐、行为、事物的顺序、排列等习惯于重复、不能更改。(4)感觉、认识特异。对视觉、听觉、触觉过于敏锐或过于迟钝,常表现为讨厌、害怕、抵抗等。(5)细巧运动、粗大运动都不成熟,不灵巧。绘画和使用剪刀等有较大的困难。  自闭症儿童的这些特性给教学和训练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由于他们的智商无法测定,人数又相当少,目前上海还没有专门招收自闭症儿童的学校,因此自闭症儿童只能进辅读学校与智力残疾学生一同上课,其实这对于他们的教育是较为不利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学校以生存教育为主要目的,采取了适合自闭症儿童发展的个别训练,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措施,比如:开展感觉综合训练,在走平衡木、钻山洞、爬滑板的过程中训练他们的感觉综合能力;利用中易心理辅导研究所设计的“聪明木脑袋”进行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的训练;开设资源教室,配备一对一训练教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一对一训练,做到以人为本,一人一教案;学校教师全员参与训练与教育;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等等。这些措施的开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孩子们来校以后,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查看更多...

儿童康复训练培训

自闭症发育迟缓培训班

XIBIZHENGKANGFU

情景化小组授课,巩固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教学对象:3-6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

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课程内容:核心训练儿童在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玩的能力来提升集体常规,共同注意力,社交技能,自我管理等的能力,每月定期的室内、户外学堂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课程效果:帮助儿童提升集体意识,建立集体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理解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培养儿童入普园的前备技能

【环境创设】

结构化教学环境创设,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教学环境适合我们儿童的特点,采用结构化和功能区域划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一体机、蒙氏教具等,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对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实践教学】

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社会实践,让孩子所学的技能有效的运用和泛化

【阶段学习】

【教什么】:

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让儿童提前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常规,提升集体能力。例如:安坐、排队、等待、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的能力。

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教学,阶段式组织学习。

每阶段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按班级制(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每季度根据儿童的成长效果进行升班,直到大班目标完成。

改变孩子不合群的多种妙法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焦虑,别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高高兴兴,你的孩子却总是形单影只,没有小伙伴,显得特别不合群。不要着急,只要稍加尝试,孩子的不合群是可以改变的。  画面一: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在一块玩着过家家游戏,气氛很热烈,开心得很,可是小新却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不加入同伴们的游戏。  画面二:青青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有一个缺点,无论什么时候出去玩时都要家人跟在左右,看到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玩沙子,他也很想过去玩,但还是要拉着妈妈的手一块去。  画面三:一天,丁丁跟小朋友玩游戏,没一会儿,因为一点小事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哇哇大哭起来。丁丁就是碰不得一点小事,还没怎么样就大喊大叫,很难和小朋友和平相处。  孩子的心理分析:实际上很多孩子是渴望交流的,只是他们因为年纪小,还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流,遇到一点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缓解就极容易封闭自己,特别是3岁入园前后有一定交往能力和交往取向的小孩要特别注意。不合群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但跟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很有关系。父母如果不太合群,孩子长期生活在一种封闭的环境里,很难融入同伴中。  让孩子合群的N种妙法  宇宇妈: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  我是这样改变宇宇的。在看到宇宇有不合群的倾向后,我就开始想办法了。生硬地要小朋友们和宇宇玩不太可能,这还需要有一个过程。正巧宇宇的生日快到了,我就同宇宇商量,咱们请几个小朋友来家里好吗?没想到宇宇高兴地答应了。在一个周日的午后,我准备了一个小型的生日聚会,邀请了几个小朋友来家里,小朋友们都带来了准备的小礼物,宇宇显然很兴奋,第一次主动给小朋友们拿东西吃,有了小主人的感觉。我还让小朋友们一块唱生日歌,带着他们做丢手绢的游戏。宇宇因为在自己的家中,就有一种主动性,玩得特别高兴。以后,隔一段时间,我会把小朋友们邀请到家中,创造机会让宇宇和小朋友一块儿玩,宇宇慢慢地就有了玩伴。  点评:不合群的孩子通常适应能力差,父母千万不要强求,而要循序渐进,找到合适的契机,家里是孩子最熟悉和放松的地方,可以从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为起点,交往的效果会不错。  朋朋妈:从一个玩伴开始  我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不是很合群,总是独来独往,我问他有没有好朋友,他一个名字也说不出来,我很着急,没朋友的小孩肯定不喜欢幼儿园。果然,儿子总是撅着小嘴不肯去幼儿园。我干着急。儿子还小,不懂交往能力对他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就多了一个心眼儿。每天我去幼儿园接儿子时,孩子们一般都要玩一下再离开,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开始主动和儿子班上小朋友的家长搭腔,也主动和小朋友搭腔,逗他们玩,缩短儿子的心理距离。一周后,我通过暗中观察,选择了一个各方面都不错,很大方、讲道理的小朋友。于是我同那位家长商量好,每天让他和儿子同路,在路上我让他们手拉手,跟他们谈幼儿园的事,小孩是喜欢小孩的,很快,儿子就叽叽喳喳和他的小伙伴谈开了,这样一段时间后,儿子和那位小朋友就成了好玩伴。慢慢的,在那位小朋友的带动下,儿子的小伙伴从一个发展为两个三个,最后融入了集体中,每天都说幼儿园好,我开心极了。  点评:孩子带动孩子效果会不错,聪明的家长不妨让孩子从一个玩伴开始锻炼交往能力,让他懂得去享受交朋友的乐趣,慢慢地,孩子就会自然融入了。  小罗妈:多带孩子参加朋友聚会  封闭的环境通常会造就孩子不合群的性格,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是有好处的。每周我和先生商量好带儿子去朋友家串门,朋友的小孩也和儿子差不多大,儿子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是一种很好地锻炼。我们有意识地在聊天说话时,让小孩在一起玩,让他们多打交道,有时干脆两家人相约去郊游,在自然界中,孩子都很兴奋,捉小虫、玩泥巴,很容易调动极积性。有一段时间,我还特地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些饭局,让他见识一些场面,面对众多的陌生人,儿子不再胆怯,慢慢就变得开朗了。  点评:不要总是嫌带孩子参加活动很麻烦,其实,父母的合群会很好地带动孩子。  天天妈:带孩子玩一些群体游戏  天天3岁时也不大合群,于是我每天带她散步时,会和她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而小鸡当然要小朋友参与了,于是我又让天天去邀请小朋友,女儿沉入到游戏中,不知不觉就融入了小朋友中。有时候,我还会让几个小朋友表演节目,评比第一名,我当观众,一个接一个地看,小朋友们都很有表演欲,全情投入,天天也有了表演的机会,主动参与进来了。有时候,我会讲故事的开头,故意让小朋友们接着讲,看谁能讲出来,小朋友们都争着讲,气氛可热烈了,一来二去,小朋友们都喜欢围在我的周围,天天自然就不缺玩伴了。  点评:妈妈可以加强自身的凝聚力,小孩的合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不妨做个有心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