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交训练是基石
病例导读:小袁7岁了,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敢注视别人的眼睛,不喜欢与别人一起玩。在幼儿园里不听话,家人很着急,怎样才能让孩子改变症状呢?
【病例】
胆小多动 注意力难集中
小袁7岁了,多动,胆小,注意力不集中,不敢注视别人的眼睛,不喜欢与别人一起玩;语言声调平直,喜欢重复广告语句,人称代词不能分清,颜色认知不清。每次进入门诊,就仰脸向上,瞧着天花板、灯管、风扇一边笑一边自语,别人叫他,没有反应。
医生诊断为“儿童自闭症”。
【医生解析】
一、儿童孤独症的病因有哪些?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尚无定论,与遗传因素、器质性因素以及环境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同病率较其他人为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高,41%患儿为长y染色体。他们的父亲和兄北也发现有长y染色体,从而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近年来,研究发现本症患儿脑室左颞角扩大较多见,提示颞叶内侧结构的病变。
(3)环境因素:有人认为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生兴趣。
本症患儿的父母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受过高等教育,比较聪明,但做事刻板,并有强迫倾向,对孩子冷淡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
本症预后大多不良,往往残留行为障碍,以致适应困难,不能独立生活,仅少数人年长后,能适应社会生活。预后与智力水平有关,智力障碍严重者预后差。
二、儿童孤独症应该如何治疗?
(一)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某些症状。使用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组织胺类药、杭抑郁制剂、理盐和维生素等,疗效均无定论。
(二)行为治疗治疗重点应放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上,尽量减少那些干扰儿童功能和与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行为。行为治疗的原则。第一,治疗方案应个别化。第二,帮助儿童尽量能把在医院及学校习得的技巧,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第三,治疗的另一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育,故不宜长期住院。
(三)教育治疗教育的目标重点应该是教会他们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公共设施的利用的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教育训练要特别注意个别化。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越好,获得后越容易固定下来。教育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父母所起的作用。教育训练还应做到坚持和长期性,教师和父母要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期的训练中改变儿童的行为或一定能学会一项技能。
(四)中医点穴治疗中医学认为,智力活动是属于五脏六腑之功能,肾为先天之本,主骨主髓,心为君之宫而主神明;肝为将军之宫而主谋虑,小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均可导致心、肝、肾等脏腑受损,使髓海不充,神智衰弱,谋虑失常,而产生智力低下病症。中医点穴方法治疗孤独症儿童,选用特定的启智区、神智区、益智区、聪智区等点之,以健脑益智,开窍宁神,调和任督两脉:在四肢及背部的8条刺激线和特定穴位等点之,以起到醒脑开窍,壮肾开元,益气补脾,充盈精血之功效;再辅以配穴点之,以调肝健脑,平肝息风,化痰开窍。从而,调整五脏六腑的经气,改变脏腑虚实状态,促进大脑细胞发育,提高儿童智力。现代医学认为,刺激某些穴位可改善大脑皮质的微循环,使大脑组织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量,促进代调产物的排泄,因此,点穴治疗对智力低下有明显改善作用。
心理学认为,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让孩子感到接触舒适,产主肌肤之情,这样孩子容易产主安全感,施术者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


自闭症认知康复课程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1
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强化训练,快速有效提升儿童感知觉及大小肌肉发展、言语能力、认知理解能力、互动游戏能力,再经学前预备班干预,提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的能力,与同伴之间的社交沟通能力,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帮助儿童能更顺利融入校园。
2
透过感觉系统的发展成熟诱发身体动作的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进而逐步延伸出语言,语言学习打开认知,认知能力又逐步内化产生心理情绪,心理情绪的应用形成了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环境的正常融入。

儿童社交训练是基石
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人是在交往中获得社会性的。孩子社会性的欠缺主要是小家庭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父母要与孩子做一些具有合作性的游戏对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让孩子多与其他小孩子在一起玩(多到有孩子的朋友家玩,入托,多到公园玩等)也是很有帮助。
重视婴儿的游戏:游戏是婴幼儿最好的学习活动,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社会能力,培养儿童良好原感情和意志,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可以缓和减轻心理紧张。父母应该给小孩购买一些玩具,鼓励小孩自己动手做一些游戏,积极支持小孩参与小伙伴的游戏活动。父母也应该挤时间参与小孩的一些游戏活动,以增进对小孩的了解与教育。可将游戏分为感觉游戏(听音乐、铃声,看玩具、图画等),运动游戏(学拉车、滑滑梯、骑小车等),摸仿游戏(摸仿成人动作和活动的游戏)。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可能发生抢玩具、争吵、打架等,发生这些事时,要弄清小孩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教给小孩正确处理矛盾的方法,使婴儿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对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形成良好的个性都有重要的意义。父母应当循序渐进,教会幼儿正确洗脸,洗手,刷牙,剪指甲等,特别是在自理能力方面,如自己吃饭,穿衣裤,大小便自理。也可教会幼儿收拾玩具、抹桌子、拔草、浇花等简单的劳动,这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还能训练幼儿的动手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己能做的事应要自己做,不要父母做。
2个月:定时吃、喝、睡觉;用亲切语调多与宝宝交流;用慈爱目光注视他;在宝宝活动时要抱一抱他。
3个月:逗引宝宝甜密的微笑;学认爸妈。
4个月:自己扶奶瓶;分辩笑、怒、淡漠等面部表情;照镜子、观看面容;打哇哇;找朋友,让宝宝和小朋友握手;配乐摇摆,学习旋转平衡。
5个月:照镜子游戏;自喂饼干;认熟人;在音乐声中练习旋转。
6个月:当宝宝用哭声求助时,爸妈可帮助他;认生人;捉迷藏;点头摇头(表示意思)。
7-8个月:用杯子喝水;学"再见"、"欢迎"表示;指鼻子;认识五官;懂得"不"。
9-10个月:学习用小勺吃饭;大小便坐盆;穿衣主动配合;会察言观色,懂得笑容等于"认可",怒容等于"责备";玩娃娃;学指挥。
11-12个月:与人分享;最初的交友;禁止做不该做的事。
13-15个月:学用勺子及拿杯子;与别人一起玩;玩益智玩具。
16-18个月:戴帽;脱袜;养成按时吃饭、睡觉、晨起洗脸、睡前洗脚等生活习惯。
19-21个月:熟练用勺及杯,自己主动交往。
22-24个月:生活自理;教穿脱衣;分清是与非,(如打人不好,脏东西不能动)。
25-30个月:诉说大小便;帮别人一起做事(把玩具、小椅子收好)、学会穿鞋、与同伴合作玩。
31-36个月:学会系扣;用语言交往(见人问好,走时再见);自己洗手;懂得做事有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