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早干预早受益
发育障碍种类很多,轻重也不同,我们这里说的是脑性瘫痪和智能迟滞这两种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一般将这些因素分为两类,即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 生物学因素包括: (1)颅内出血:患严重脑实质出血的早产儿有70%~90%的机会发生严重的发育障碍,且往往是多发性障碍。约30%~60%患重症脑室出血和脑室扩大的早产儿发生重要的发育障碍,尤其是脑瘫。引起颅内出血最主要的原因是产钳助娩引起的产伤。其次为缺氧,多见于早产儿。 (2)宫内发育迟缓、小于胎龄儿:引起宫内发育迟缓的原因也决定了发育障碍的类型和结局。如为染色体异常或先天性感染引起,则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或损伤。不伴先天畸形或先天感染的足月小样儿,其发生脑瘫或智能发育迟滞的危险并不比足月产的适龄儿高。但随访到学龄期,其语言缺陷、多动、微小神经运动功能失常及学习障碍者多于足月适龄儿。 (3)围产期窒息和缺血缺氧性脑病:胎儿宫内窘迫、产程中和出生时的窒息是围产期窒息的主要内容。出生后的呼吸暂停、严重肺炎乃至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力衰竭、休克、心脏停搏等情况均可导致或加重缺血缺氧性脑病。在严重窒息后存活的婴儿中,30%以上发生脑瘫或智能发育迟滞。患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在生后18~24个月时,其智力发育落后的情形开始显现,且有关智力评分的升高较其他组缓慢。 (4)先天性畸形:引起先天性畸形的因素很多,但无论为何种因素引起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生发育障碍的危险性都增加。 (5)先天性感染:主要是一些病毒、弓形体及其他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引起。这些感染不仅增加了上面已列举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并且自身可直接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 (6)母亲滥用药物:将母亲滥用药物确切定为生物学或环境学因素有一定困难。但母亲滥用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宫内发育迟缓、子代行为异常等是勿庸置疑的。 环境危险因素包括:低社会经济状况;缺乏医疗保障;双亲或养护人是智障、有情感障碍或精神疾病、缺乏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能力、虐待或忽视儿童;双亲与孩子分离等。它们是造成认识、社会情感发育障碍、行为问题、传染性疾病和智力问题的相关因素。 当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相加或重叠在一起相互作用时,其影响则倍增。现有许多报告显示,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对预防发育障碍有良好的效果。


儿童康复训练培训

自闭症发育迟缓培训班
XIBIZHENGKANGFU
情景化小组授课,巩固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教学对象:3-6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
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课程内容:核心训练儿童在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玩的能力来提升集体常规,共同注意力,社交技能,自我管理等的能力,每月定期的室内、户外学堂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课程效果:帮助儿童提升集体意识,建立集体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理解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培养儿童入普园的前备技能

【环境创设】
结构化教学环境创设,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教学环境适合我们儿童的特点,采用结构化和功能区域划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一体机、蒙氏教具等,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对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实践教学】
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社会实践,让孩子所学的技能有效的运用和泛化



【阶段学习】

【教什么】:
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让儿童提前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常规,提升集体能力。例如:安坐、排队、等待、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的能力。
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教学,阶段式组织学习。
每阶段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按班级制(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每季度根据儿童的成长效果进行升班,直到大班目标完成。
智障儿早干预早受益
智力残疾在儿童期称为智力低下、精神发育不全、弱智等。智力低下是指儿童在发育时期内,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的缺陷。 因此,智力低下的诊断应具备以下三条,而且缺一不可: 1、智商(IQ)低于70(韦克斯勒法); 2、适应行为缺陷,主要指个人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有明显缺陷; 3、表现在发育年龄,一般指18岁以下。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偏离正常发育规律,如抬头、抓物、坐、爬、走较一般儿童落后,就应到医院进行智力测评,如果检查结果符合上述三条诊断条件,就可以确诊。有时一次检查不能确诊,需要连续跟踪检查。 智力低下的程度,一般分为4级,即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轻度IQ值在50~70,适应行为轻度缺陷,属于可教育者。中度IQ值35~49,适应行为中度缺陷,属于可训练者;重度和极重度IQ值为20~34和小于20,适应行为重度,极重度缺陷,终生需要全护。根据我国儿童智力低下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儿童智力低下患病率为1.2%,轻度患者占60%以上,其余多为中度、重度,极重度只占7%左右,这也就是说智力低下儿童绝大多数是可以教育和训练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和训练,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为智力残疾的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智残儿童的康复方法,应根据其年龄和智力低下程度来选择,学龄前儿童应及早进行干预,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干预包括训练和教育,应遵循小儿正常发育的进程,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训练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训练,训练方式可以是家庭、集体相结合。学龄期轻度和部分中度智残儿童应尽早接受特殊教育,没有特殊教育的地区,可以上普通学校。中、重度及极重度的智残儿童应以训练为主,可以集体训练,也可以进行家庭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其基本生活能力。 关于药物治疗,除少数能治疗的原发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以外,不应过分依赖药物治疗,应以训练和教育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