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 克服学习障碍
“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
“恐学症”有三个特征
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勉强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定、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痛、尿频、便急等。
怎样治疗“恐学症” -方法
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当发现孩子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该与他们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开导,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方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当不肯上学的原因找到后,父母、老师、医生应共同制定一个治疗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以下两点:
1.尽快设法使孩子回到学校去。假如不肯上学的孩子焦虑症明显,父母不要性急,应通知学校,取得老师的配合。然后,家长要耐心等待,并陪伴孩子,以消除或减轻其焦虑症状。开始时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也好,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延长至2小时,再延长至半天,逐渐过渡到不陪孩子上学和让孩子独自去学校。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患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在找到原因后,要有针对性地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
肌肉松弛疗法是帮助这类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解除焦虑症状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当孩子接近学校门口时,反复做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渐渐放松之后,再进校门,以克服上学时产生的恐怖感和焦虑症状。
采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在短期内应用抗忧郁剂,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麦普替林,同时使用抗焦虑剂,如佳静安宝、舒乐安定,以消除或减轻患儿的症状。
如何防止“恐学症”,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和老师对胆小、细心、忧郁的孩子,不宜要求过于严格。
2.家长切勿对这类孩子期望值太高。期望值太高易使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增加心理压力,促发学校恐怖症。
3.一旦发现孩子有学校恐怖症的迹象,即应及早治疗。


自闭症认知康复课程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1
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强化训练,快速有效提升儿童感知觉及大小肌肉发展、言语能力、认知理解能力、互动游戏能力,再经学前预备班干预,提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的能力,与同伴之间的社交沟通能力,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帮助儿童能更顺利融入校园。
2
透过感觉系统的发展成熟诱发身体动作的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进而逐步延伸出语言,语言学习打开认知,认知能力又逐步内化产生心理情绪,心理情绪的应用形成了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环境的正常融入。

培养兴趣 克服学习障碍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智力正常,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但书写能力极差,结构松散,写字时总是丢一笔落一笔,经常写错别字,有时候连最常用的字也写不出来,读课文的时候,不是漏字就是读错字,强化辅导,也收效不大。这样的现象,很有可能就是心理学所说的“视-知统合能力障碍”,它属于学习障碍的一种。所谓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看事情聪明,只是听说读写算的能力的获得与运用上出现困难,并因为这些能力的落后导致学习上的失败。学习障碍并非无可补救,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能够得到矫正的。
一、 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每个学生都想进步,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可对于那些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次次的失败,使他们形成了逃避心理,畏惧心理,最终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学习,首先要恢复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恢复兴趣,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找到成功的感觉,在成功的体验中,找回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同样朗读一篇课文,对待一般学生,要求他们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好课文,而对学习障碍学生,只要求他们能读正确就行了,只要他们读对了,就及时给予肯定,让他觉得自己也是行的。当然,也不能永远停留在低要求的层次上,当学生有了进步,就要及时提高要求,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二、 扬长避短,恢复信心
事物总有两面性,人亦如此。对于有学习障碍学生来说,障碍并不说明他们的能力落后,而是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往往患有口头表达障碍的学生,他们可能很善于写,而善写的孩子则不大愿意说,这就象一张纸的两个面一样。因此,我们在看到学习障碍者不足的同时,更要积极发现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我们要把他们的优点扩大,以其表现出来的优点作为恢复其学习自信心的支点,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恢复学习的信心。善说的要让他多说,善写的要让他多写,当学生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比人家强了,其自信也就来了。
三、 强化训练,降低障碍
要使学习障碍学生真正迎头赶上,光靠学习兴趣和信心还是不够的,关键还得把学习障碍这个问题的结症去除,而这可以通过积极的训练来达到一定的效果。就“视-知统合能力障碍”学生来说,针对障碍表现出来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减少看电视的时间。电视对学生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很多副面作用。特别是情节紧张连贯的连续剧,让学生长时间沉迷其中,这样会缩短学生注意力间隔时间,限制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形象化的画面,也遏止了学生有意注意的发展,更导致了其对文字的认识和记忆。因此,减少看电视时间显得必要。其次,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训练。例如,“视-知统合障碍”者对图形概念模糊,学习时没耐性,对看过的字记不住,因此,可通过一些耐性训练、图形认识训练,例如拼图、练毛笔字等等,来恢复其学习能力,降低学习障碍。
四、 爱心呵护,克服缺陷
教育的灵魂是爱。不管对什么学生,爱心远比任何教育方法都来得重要。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总是比较自卑,对自己没信心,这就更需要老师以融融的爱心,照亮孩子的心房。有了爱心,然后要有耐心。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一个掌握学习的概念,他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的时间只是比别人要来得多而已。所以,我们必须对他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有了耐心,然后要有信心,当学生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千万不要灰心,只要我们坚信学生能行,给学生以期待,学生就会从我们的信任中收取积极的信息,形成积极的动力。最后,还要有乐观的心态。既然是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对他们的教育就不可能象一般学生那样轻松,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努力一定会有效果,千万不能消极的对待,放任自流甚至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