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障碍的教养与相处
如果你是老师或家长,观察到小朋友在平时的学习有特定的困难,或是和同年龄的小朋友比起来感到比较吃力,或在速度上显得比较慢,这时候你可以:
学龄前,可以带小朋友到医院做检查。例如:儿童心智科。
入学后,可以转介到各县市教育局的特殊教育学生鉴定及就学辅导委员会(简称鉴辅会)作相关的鉴定。
鉴定基准
‘鉴定基准’是依据民国91年公布之‘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鉴定标准’中规定:‘学习障碍’指统称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现出注意、记忆、理解、推理、表达、知觉或知觉动作协调等能力有显着问题,以致在听、说、读、写、算等学习上有显着困难者;其障碍并非因感官、智能、情绪等障碍因素或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等环境因素所直接造成之结果;其鉴定基准如下:
1、 智力正常或在正常程度以下。
2、 个人内在能力有显着差异者。
3、 注意、记忆、听觉理解、口语表达、基本阅读技巧、阅读理解、书写、数学运算、推理或知觉动作协调等任一能力表现有显着困难,且经评估后确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学习辅导无显着成效者。
学习障碍鉴定流程
为了解学习方面的特定困难及障碍,可利用医学检查,以确定不是因为下列因素所造成:
1、 作生理检查:如检查视力、听力、肢体动作等。
2、 作个别智力测验:以确定学障非低智商所造成。
3、 文化刺激不足:如原住民或低社会阶层的家庭,学习环境不足。
4、 教养态度:父母对儿女学业漠视
经检查或评鉴后若非上述原因所造成即可能是学习障碍。
另外察看学业成就是否低于目前年级一年以上,或是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教材、老师实施补救教学的情形等,也都是分析学障儿学习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
除了搜集有关社会、心理、教育、医学等相关资料外,也可以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观察、晤谈、评量等方式,了解各项内在能力与心理历程的差距,以决定是否为学习障碍。


自闭症认知康复课程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1
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强化训练,快速有效提升儿童感知觉及大小肌肉发展、言语能力、认知理解能力、互动游戏能力,再经学前预备班干预,提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的能力,与同伴之间的社交沟通能力,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帮助儿童能更顺利融入校园。
2
透过感觉系统的发展成熟诱发身体动作的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进而逐步延伸出语言,语言学习打开认知,认知能力又逐步内化产生心理情绪,心理情绪的应用形成了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环境的正常融入。

学习障碍的教养与相处
家长篇
1、 了解孩子真正的学习困难所在,并不是孩子故意不专心、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父母不可以太过于严厉苛责,但也不能过于宠爱,适当的教导是很重要的。
2、 父母与老师要密切配合,或是寻求特殊教育相关专业人员的协助(如职能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共同找出协助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如此对于学习困难较能持正面的因应态度与方法,可一起努力而累积成功的学习经验。
3、 家长可多提供孩子知觉动作的训练,例如平衡训练、丢接球、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等,来提升孩子的学习经验。
教师篇
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教学,因其不同学习管道及行为特质,以下提供相关的教学技巧,希望能够对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 教孩子学习的时候,尽量安排有趣和富变化的活动,以引起学习的兴趣及动机。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例如:外在环境太过吵杂或是身旁有其他玩具会吸引他的注意等),以免孩子分心。
2、 教导孩子运用策略学习的方法。例如教他背诵的时候可以用联想的方式,或是想成谐音、记住第一个字…等。可多利用不同感官来学习,例如:用看的学、用听的学、动手做做看…等,或是利用不同的玩具引导,都有助于学习。
3、 多发掘学习障碍学生的特长,多鼓励他参加学校活动,让他建立自信。
4、 普通班老师对于学习障碍儿的学习困难,可跟学校辅导室或资源班的特教专任教师咨询,针对障碍生困难的学科提出补救教学,也可以多利用资源教室的教材,为学障儿提供最合适的教学环境。
同学手足篇
随着融合教育的潮流趋势,越来越多特殊需求的学生在普通班就读,到底这些小朋友在班上,要如何和他们相处呢?
1、 同学之间不可以因为班上有小朋友到资源班上课就以异样的眼光看他,或是嘲笑他,这些都是很不应该的行为。
2、 如果班上有小朋友在国语或是数学方面学得比较慢,同学之间可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多帮助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