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自言自语怎么干预?
玩耍给了孩子练习社交,萌生想法,让创意成真,与自我对话,调节自己的情绪与节奏的机会。而且其练习范畴之大,广度之宽,再无其他活动选项可比拟。研究证实幼年时经常投入复杂游戏的孩子,长大后的社会融入度与社交技巧都很好,而这无疑的将成为幸福人生的基石。此外,在玩耍中与同伴的配合,从角色的转换,也将成为孩子在求学过程中与未来职场上,不可或缺的能力。 然而对自闭儿来说,玩耍,特别是较高阶的玩耍时机(时光) ,发生的并不是那么浑然天成。而这个特点,给了父母或师长一块可努力的目标,可开发的地方,也让我们有机会能为了孩子的社会技巧,语言,及认知,付出必然会有报偿的努力。 自闭儿在玩耍时通常会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较少及较平淡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经常重现在哪里看到过的情节和对话,固定且仪式化的玩法,以及不具功能性的玩法,比如重复的将玩具排成一列。 以上这些特点,许多年前曾经是自闭症诊断的依据之一,但如今的DSM-5已经不再将其列入。然而,这些玩游戏的特殊之处,仍然可以给我们一些介入的线索。我们可以在观察孩子游戏时得到灵感,推估出他可能尚未具备的能力,或他仍然不足的能力,以此为起点,期望现在付出的努力,能建立更多孩子成长时所需要的技能,也为他创造更好的未来。


自闭症认知康复课程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1
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强化训练,快速有效提升儿童感知觉及大小肌肉发展、言语能力、认知理解能力、互动游戏能力,再经学前预备班干预,提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的能力,与同伴之间的社交沟通能力,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帮助儿童能更顺利融入校园。
2
透过感觉系统的发展成熟诱发身体动作的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进而逐步延伸出语言,语言学习打开认知,认知能力又逐步内化产生心理情绪,心理情绪的应用形成了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环境的正常融入。

孩子出现自言自语怎么干预?
独处无所事事的时候出现自言自语。 可考虑协助孩子自主选择或开启游戏活动。 01如果孩子的认知能力不错且会玩耍功能性玩具,考虑孩子组织能力不佳导致无法自己在环境中找寻玩具开启活动,我们可以把孩子会玩的喜欢玩的玩具整齐地摆放在玩具架上,让孩子看得见够得着,这样利于让孩子自行取放玩具减少自言自语。但也有孩子也不会自主选择玩具或开启玩玩具,大人就需要协助孩子选择或开启游戏。 02对周遭人事物不感兴趣的时候出现自言自语。 陪伴和带领孩子一起玩。自闭症儿童普遍对物品的兴趣高于对人的兴趣,也比较容易出现自言自语。增加孩子对人的兴趣,在孩子想玩的时候主动找大人。平时可以观察孩子喜欢玩的方式,跟随孩子玩法,将玩法建构为互动的游戏。我们举个例子说明,有孩子喜欢在沙发上跳,我们可以一边拉着孩子的手一边唱着孩子喜欢的歌曲,一起跳。 如果孩子不太会玩玩具,家长可以玩给孩子看,让孩子发现玩具好玩。增加和扩展孩子对玩具功能性的玩法,这样也能减少孩子自言自语的行为。 03不理解当下互动情景的时候出现自言自语。调整清晰易懂的互动线索促进理解。 自闭症儿童注意力的特征是选择性注意力,所以孩子在整合社会互动线索能力不佳,也会影响孩子在互动情景中的理解,导致孩子不懂不理解用自言自语逃避当下情景。根据孩子认知能力和注意力的时间及特点,调整我们的互动线索: 我们在说话时可利用语音语调凸显语句,让孩子能够注意到话中的重要信息。 简化我们的语言符合孩子的注意时长和理解能力。 展示物品以及结合手指指示协助孩子理解互动线索中的信息。 04非惯例表达的自言自语。 当孩子对自己的感受口语表达能力不足时,会常常自言自语。我们可以仔细倾听孩子自言自语的内容是否相同,是否出现的情景跟孩子的情绪有关。有时候孩子只因为不会表达,开心,难过,生气,疼,热等词汇,他们只是记住经历这些感受的事件,每次出现类似的感受就重复叙述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举个例子:妈妈带着小白坐车,遇到红灯车停下来了,小白大哭起来。刚好车子前方停了一辆救护车。每次小白遇到让自己生气的情景就会大叫:救护车,救护车......这样会让我们误以为孩子在自言自语。所以在安抚孩子情绪的同时,可以帮孩子旁白情绪,让孩子觉察自己的情绪以及标示情绪,协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05感官刺激的自言自语。 有些小朋友很喜欢自言自语的一种规律的感觉,或者是发出一些声音来刺激自己口腔的感觉。这样的感官刺激如果不进行干预的话,很容易让孩子一直沉溺其中。下一篇再介绍一下怎么利用自言自语进行互动性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