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儿童孤独症、语言障碍训练机构,发展迟缓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三

新乡儿童孤独症、语言障碍训练机构,发展迟缓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三
发展迟缓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四

拒绝行为

问题描述

学龄前儿童教育工作者必需为教学过程中的反对声音及反抗行为做准备,几乎所学龄前儿童皆会表现出反对及拒绝行为,这种不服从且明显倔强的行为发生在18个月大至2岁之间,在3岁半达到高峰,且通常在5岁半至6岁前减缓。在这段期间,儿童会了解反对的概念与"不"在语义上的含义,同时意识到自己是拥有独立意志的单独个体,因此,孩童可能为了宣告自主性而违反规定,即使他们本身并无反对意念或拒参与之前曾经想参与的活动,有些儿童则是趁机表示自己的喜爱与厌恶。

问题的根源

虽然拒绝行为遍及于学龄前童,但行为的频率及型式却大有不同,许多无法建立适当自主性的孩童会发展出某种叛逆意识。拒绝为及否定意念似乎会在适应不良的环境中更为强烈,儿童的不遵从和不接受指挥,与大人息息相关。肢体控制、严厉的语调、过份的批评、不断的威胁及经常的不悦表现也高度影响幼童的拒绝行为。当儿童正在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时被打断或是不想从事其他活动时,也会有这种情形出现。而发展迟缓儿童则有可能是不知如何反应而产生反抗行为,也有可能是其固执个性所导致。

定义

反抗与拒绝行为应可定义为拒绝遵从他人的要求与帮助,拒绝行为的问题在言语上的表现,如:"不要,我不做"或"现在我才不做",在肢体行动上的表现,如:推开给予的东西或不发一语的盯着。

如何界定反抗与拒绝行为下列的行为有助于了解"拒绝行为":

①对大人或其它孩童给予的要求无响应。②借着"不"的使用直接在言语上拒绝要求。③间接的言语拒绝如:在下绝要摸东西的命令后,随即说"我要摸"。

处理策略

1.根据孩童的注意程度下达命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抵抗,老师可使用合乎儿童的速度介绍新活动。观察儿童的注意程度,并在儿童将注意力放在你身上时下达指令或引导儿童的注意力至指示的物体上。2.避免突然打断儿童的活动打断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是造成拒绝行为的原因之一,尝试给儿童适当时间完成工作,如果一定要打断时,试着温和地再次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到另一个领域。3.给予改变的口头预警对活动中即将到来的改变给予口头预警,如此一来可让儿童开始适应接下来的变动,并带领儿童至某种程度的结束。例如:你可说"再五分钟就要将玩具归位,准备吃午餐"。4.给予儿童选择给予儿童活动的选择,即使是选择有限时。允许儿童拥有一天数次自由活动的机会。5.下达指令要清楚简单下达指令的同时切忌养成重复数次的习惯,并在指令中间隔适当的时间(如:10秒钟),以达到指令被遵守的效果,此时耐心和时间的掌握非常重要。6.避免力量相对抗借着言语的劝导(如:非强制性的惩戒技巧)而非以命令方式加速儿童的服从。试着忽视儿童的拒绝行为,并拒绝掉入力量相对的局面,必要时转移大人对儿童行为的注意力,或转移儿童对环境的注意力。7.赞许合作行为当儿童遵守指令时要赞许他们,而非在他们不遵守时替他们找借口、软言哄骗或命令他们。另外,建立诱导守规矩的环境,如:帮忙教室内工作。

老师与家长的合作

1.沟通拒绝行为的正面影响老师可帮助家长了解负面或拒绝行为在儿童发展上的重要性,当儿童将拒绝行为做为宣告独立或达成能力的工具时,拒绝行为便可视为正向号志而非负向号志。2.传递快乐回家当儿童出现拒绝行为时,老师以如何忽视拒绝行为来做为家长的范本,而非告知家长儿童的拒绝行为,而且可向家长赞赏儿童在校的合作次数。

查看更多...

自闭症认知康复课程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效果:

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其他

1

课程总理念:

通过一对一针对性强化训练,快速有效提升儿童感知觉及大小肌肉发展、言语能力、认知理解能力、互动游戏能力,再经学前预备班干预,提升儿童在集体环境中学习的能力,与同伴之间的社交沟通能力,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帮助儿童能更顺利融入校园。

2

课程设置原理:

透过感觉系统的发展成熟诱发身体动作的发展,身体动作发展进而逐步延伸出语言,语言学习打开认知,认知能力又逐步内化产生心理情绪,心理情绪的应用形成了社交技能,社交技能的提升,最终实现社会环境的正常融入。

发展迟缓儿童行为问题的处理四

过动行为

问题描述

在成长的过程中,生理状态在学龄前快速且明显的发展,这个年龄的儿童喜欢不断重复各种活动,像走、跑、跳、丢东西、触摸物品和人、跌倒等。在成人的眼中,这些充沛的精力是不可抗拒和令人疲乏的,儿童跑跑跳跳的结果常常是一间乱七八糟的教室或房子。透过这些活动,儿童能练习许多技能并获得欢乐的感觉。然而,过动是父母或教师要特别注意的项目。因为过动和好动是非常不一样的。

问题的根源

反复的行为提供学龄前儿童所需的练习和操作的感觉,这个年龄的儿童常因为注意周围的事物而开始从事不同的活动,这样使人觉得他们一直动来动去而且很烦人。儿童很难去分辨什么是环境中不相干的刺激,这也让我们知道儿童易于分心是因为他们渴望探索和无穷的精力。当然含有一部分的孩子是因为生理问题而导致过动行为。

定义

过动是一种极度生理反应的结果。当儿童明显的很难维持注意力、明显的破坏、激烈的冲动行为、低挫折容忍力、高度无目的行为、不适当的企图心、很难模仿复合的、同时的刺激、无力专注于某一事物上,过动就变成一种问题。

过动的外显行为

以下行为可能是过动的反应,例如:

*反复要求类似的活动。(例如:点心时间、休息或说故事时间)*排队去休息室或厕所时,跳上跳下的。*发问关于一天生活作息相关或无关的问题。*在说故事时间、休息时间或其它坐着的活动时,经常在教室周围跑来跑去。

处理策略1.教室内活动的准备准备直接、清楚的解释标语,尽量简短、简单且明确具体,这样有助于儿童参与新活动。当儿童慢慢学会之后,可增加指示标语的数量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解释标语。2.打散工作成为小步骤打散工作成为短时间能完成的小步骤,简短、清楚的告诉儿童该怎么做胜过告诉他们不该做的事。尽量把活动时间缩短,多做需要选择的活动。多样多变是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关键。3.对期望行为提供合适的模范对专心做功课的儿童给予增强,让过动儿童有合适的模范。身为教师,在倾听儿童说话的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倾听示范。4.清楚的沟通和儿童沟通时,使用简短、简单、直接的句子,确定和儿童保持眼神接触,必要时指示他(她)注视你的脸,保持语气温和且肯定,用不同的方法反复解释并确定儿童有了解的反应。5.平衡一天中静态与动态的时间幼儿常很难改变正在进行的活动。加强说明游戏区内适当的活动和不适当的行为,许多教师能因此确实改变儿童的行为。在休息和正式上课的过渡期间,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对某些儿童而言,如果休息时间太兴奋,短暂的安静(20~30秒或几分钟)会是有效的处罚。6.提供暗示来帮助儿童控制行为简单的提醒(例如:「你太兴奋了」或「该回去做功课了」)能有效的增加自我的觉察并控制一些儿童。鼓励儿童使用语言调节(例如:自我陈述)对自己提供行为控制的暗示。持续利用自我语言暗示的方法来帮助儿童逐渐停止对教师的依赖。7.使用多样的讲解来控制行为学龄前儿童较喜欢注意熟悉情境中有微小变化的事物。试着预测儿童会分心的次数和场合(例如:午餐前、静态活动后15分钟),可在一段讲话中叫一个儿童的名字,这也是维持他(她)集中注意的有效方法。

老师与家长的合作

1.鼓励父母对现实的期望与父母讨论儿童注意力的极限,并帮助父母增加对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期望,父母有时并不知道因现在而短暂的发展问题会造成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困难。2.鼓励父母坚持和耐心坚持是有效帮助易分心或过动儿的关键。父母和教师应共同讨论在家及学校时最适宜和类似的处理方法,亲师应经常联络,发展有效的方法和策略。3.支持父母努力的成果拥有易分心、过动的小孩是很令人挫折失望的,教师可以用倾听、提供建议或支持来帮助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