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自发性的行为
问题一:小孩子喜欢开水笼头看水流动的样子,刚开始是禁止他去开水笼头,造成他开水笼头时看到大人来就跑,大家情绪也不好,后来跟他进行条件交换,如洗澡时才可以玩水或练习某一事物几次就可以玩多久的水,可是小孩子不加理会,怎么办? 大部份的自闭症儿童都有特殊的知觉刺激偏好,在听觉(如喜欢听马桶冲水的声音)、视觉(如喜欢看线条)、味觉(如偏好刺激性口味重的食物)或触觉(如不喜欢他人触摸或喜欢摸丝袜等)方面。面对这种情形有两个处理的方向:平常即要丰富生活中的刺激建立各层面的行为和建立小孩子接受约束的能力。这个小孩子可能偏好视觉刺激,喜欢看亮亮的水花、水流流动的样子。可能一方面是小孩子有追求视觉刺激满足的需求(自我刺激行为不易用消除方式减少或消除),另一方面可能是日常生活上吸引小孩子的其它事物太少,他会的玩法及兴趣太少了,所以小孩子不断重复这种玩法,因此针对该知觉需求的满足我们应该要提供小孩子多种选择的管道,使小孩子的兴趣层面增广,而不是沈迷在固定的刺激,好行为多了,固定玩法自然减少。另一方面要教导小孩子学习接受约束的能力,和他说条件交换时,小孩不理会的原因可能是等待的时间过久,他无法把玩水和完成指定的要求形成增强的连接,所以不妨降低作业的标准,缩短等待的时间,俟增强连接行程后,在渐以增加条件交换项目的难度和时间。问题二:我们期望小孩子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但小孩子学会后就要求自己来,别人做或帮忙会生气,是否会形成偏执行为?要如何处理?小孩子有主见是否会形成偏执行为,要看小孩子的理解层次。生活自理独立能力获得后,要提高层次,增加认知的弹性,有时候可以自己做,有时候也可以接受别人服务,不必凡事都要自己来,且当不如自己的预期时,要能接受挫折。这会影响小孩子以后进入团体时能否遵守规则、合群,所以父母的训练方式应该要尽量活泼富变化。问题三:小孩子其它方面都表现很好,惟独要教他语言时,他会有强烈反抗学习,但他有语言能力,只是不喜欢说话(高兴时会说几句话),要如何增加他说话的机会和使用的字汇?语言的功能是要用来和别人沟通的,父母要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有利环境,气氛愉快活泼,让学语言、说话和愉快的经验连结,增加他说话的动机,学习自然生活化互动的语言,这样才不会失之生硬,懂得在适当的情境使用。如果父母用像上课的方式,我说一句,你跟着说一句,不仅小孩子缺乏学习的兴趣,且没有学习到语言的功能性,学习的效果会减低。语言既是学以增进人际关系的,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一定要先建立起来,才能确认孩子真地掌握到语言的人际内涵。


儿童康复训练培训

自闭症发育迟缓培训班
XIBIZHENGKANGFU
情景化小组授课,巩固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教学对象:3-6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
教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课程内容:核心训练儿童在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玩的能力来提升集体常规,共同注意力,社交技能,自我管理等的能力,每月定期的室内、户外学堂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课程效果:帮助儿童提升集体意识,建立集体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理解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培养儿童入普园的前备技能

【环境创设】
结构化教学环境创设,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教学环境适合我们儿童的特点,采用结构化和功能区域划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一体机、蒙氏教具等,调动儿童的视听感知觉,对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实践教学】
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注重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各种丰富的主题教学活动、游戏、户外社会实践,让孩子所学的技能有效的运用和泛化



【阶段学习】

【教什么】:
培养儿童上幼儿园的前备技能,让儿童提前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常规,提升集体能力。例如:安坐、排队、等待、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的能力。
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教学,阶段式组织学习。
每阶段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学习内容,按班级制(根据儿童能力分班),每季度根据儿童的成长效果进行升班,直到大班目标完成。
鼓励自发性的行为
| 接受约束的能力在于建立适当的学习习惯、是未来适应群体生活的第一步,而自发性的培养是鼓励孩子在合理的行为范围内、在不妨碍他人学习的条件下,活泼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特别对于缺乏动机、不会自己主动玩的小孩,要积极地诱导他对外界事物发生兴趣,有了喜好后,才会有学习动机,我们才可能有机会运用他喜欢的东西当作增强物协助他建立新行为,所以教养的方式一定要尽量活泼、生动,才能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同时也要鼓励他主动探索新环境,丰富生活中的官能刺激,创造尝试不同生活经验的机会,扩展行为目录中的好行为,以取代或减少自我刺激的不适当行为。 对于主动性较佳的小孩,教养的目的在于提升其玩法的层次,增加正向的、有意义的玩法,使单一化之玩法,经过复杂化的过程,能渐次导向功能化的治疗目标。通常自闭儿的玩法没有进展、开始流于单一化时,表示教导者的方法可能缺少变化,教材需要调整了。 此外,自发性和孩子自我安排计划生活的能力亦有重要关连。刚开始,小孩通常是在事先安排的规律环境中,依赖父母的提醒被动地执行生活作息,若父母本身的个性较有组织,做事情会计划,家居生活的安排井井有条,孩子更会容易进入状况。但是,慢慢地,此项按时间表行事的能力要提升至即使父 母不在旁边叮咛、慢慢地减少主导的角色,孩子也能够依照已经建立的常规作息主动去执行,且没有特别去为他规画时间,他也有能力自我安排。 |
